后隴紅番薯的基本介紹
后隴紅”番薯亦稱為“后隴紅心仔”番薯,產于廣東省潮安縣后隴村。
后隴(亦名鶴隴)自然村創(chuàng)建于宋代。明代嘉靖初年,后隴村農民蘇阿礽從當時的潮州府轄地潮陽縣陂頭村移植來的“陂頭黃”番薯,由于土質不同,原來的“陂頭黃”薯質發(fā)生變化,薯皮由淡黃色變?yōu)槌嗌?,薯肉也由桔黃色變得紅若辰砂,原本爛口的薯質變得潤而柔,極其耐煮,不香不甜的味道也變成香似菱荷,還帶有幾分蜂蜜的甜味。自此,“陂頭黃”變成了“后隴紅”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、膳食纖維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A、B、C、E以及鉀、鐵、銅、硒、鈣等10余種微量元素和亞油酸等,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被營養(yǎng)學家們稱為營養(yǎng)最均衡的保健食品。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,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。遺憾的是,人們大都以為吃紅薯會使人發(fā)胖而不敢食用。其實恰恰相反,吃紅薯不僅不會發(fā)胖,相反能夠減肥、健美、防止亞健康、通便排毒。每100克鮮紅薯僅含0.2克脂肪,產生99千卡熱能,大概為大米1/3,是很好的低脂肪、低熱能食品,同時又能有效地阻止糖類變?yōu)橹?,有利于減肥、健美。紅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,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,能刺激腸道,增強蠕動,通便排毒,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。
產品特點
“后隴紅心仔番薯”(俗稱“后隴紅”),屬名優(yōu)地方土特產,其薯肉紅若辰砂,香似菱荷,還帶有類似蜂蜜的甜味。而且久煮更柔潤,不易爛哩。收獲后的后隴紅番薯,薯塊連同根部一起保存,掛在梁上使之通風透氣或窖藏,保存經(jīng)年,味道最好。
歷史民俗
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后隴村學子蘇志仁中甲辰科進士,授池府推官,不久又遷升入朝任中憲大夫吏部主事,成為潮州府歷史上著名的七俊賢士之一。一次,他從京城回故里省親,特意帶上一籃“后隴紅”回京,在其華誕之日,做為宴會的一道菜請六部官員,百官品嘗后,無不交口贊嘆。一時間,“后隴紅”名噪京華,譽滿朝野。
很快,嘉靖皇帝、明世宗風聞“后隴紅”的美名,也品嘗了這種番薯,末了,噴噴嘆道:“后隴紅真是稀世佳珍也”。此后,“后隴紅”就被欽定為朝貢禮品而聞名于世。據(jù)說明代朝廷的大內貢品錄及潮州府的地方志均有明確記載。
時至1960年,被選為上京參觀團代表的后隴村人蘇杜清,也將“后隴紅”作為禮品敬贈毛澤東主席。名人品嘗“后隴紅”的軼聞歷來頗多,清末,廣東虎門要塞提督方耀蒞臨潮州時,品嘗“后隴紅”后也大加贊賞。廣東省特級廚師朱彪初編著的《潮州菜譜》一書中,將以“后隴紅”為主要原料烹飪的菜收錄為高級宴會甜菜菜譜。
后隴紅番薯的品嘗吃法
“后隴紅”番薯的吃法是煮成甜品。具體的做法是先去皮,然后切片、再浸水、晾干,之后連糖、水、薯片一并下鍋,用慢火熬上一天,吃起來感覺柔潤、細膩、香甜無比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容,本文后隴紅番薯關鍵詞為“后隴紅番薯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(jīng)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(xiàn)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(lián)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