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城蒿子粑粑的基本介紹
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、蒿子饃。是安徽江淮,江南地區(qū)流傳的一種漢族特色小吃,主要以蒿子、米粉、臘肉為原料精制而成。在大別山腹地的霍山、舒城、霍邱、金寨地區(qū),傳說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可以“巴魂”。2014年5月30日安徽特色美食蒿子粑粑出現(xiàn)在央視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第七集《三餐》中,這種由蒿子、臘肉、米粉做成的特色美味得到了廣泛關注。
營養(yǎng)價值
蒿子苦寒清熱,辛香透散,善使陰分伏熱透達外散,為陰虛發(fā)熱要藥,此外兼有解暑,截虐之功。
1、解暑:可治外感暑熱,發(fā)熱煩渴。
2、截虐:主治瘧疾引起的寒熱往來。
3、涼血,退虛熱:善治陰虛發(fā)熱,骨蒸勞熱,及溫熱病后期,熱入陰分,夜熱早涼者。
歷史民俗
起源于安徽舒城縣和霍山縣,流傳于安徽江淮、江南地區(qū)。說起蒿子粑粑來歷,霍山民間流傳一種說法。據(jù)傳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晚上,陰間的街市披紅掛綠,張燈結彩,大街小巷擠滿衣著華麗的鬼魂,舞獅、高蹺、唱戲、龍燈,其熱鬧非人間的春節(jié)可比,因而活人的魂魄受不了陰間的誘惑,紛紛去鬼市游玩。有的喝酒聽曲,有的觀燈看戲,待到雄雞報曉鬼魂收市時,一些樂而忘返的游魂就被閻王收去留在陰間了。翌日,陽間一片哭,他們?yōu)槟切┗昶遣粴w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念經畫符招魂。因此,農歷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,被稱為“鬼節(jié)”。
不管人們如何恐懼,每年的三月三“鬼節(jié)”還是照常光臨。為保平安,“鬼節(jié)”前夕,人們紛紛擁到廟里燒香磕頭,祈求神靈保佑。人間濃烈的香火,直沖蓮花座上的觀音菩薩,觀音掐指一算,知道了人們燒香的原委。一天晚上,觀音托夢給南岳山(位于霍山縣城)下的一位老奶奶:“我是南海觀音菩薩,知道人間有難,特來拯救你們。贈你蒿草一株,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可以巴魂,三月初三保管無恙?!?/p>
老奶奶醒來,發(fā)現(xiàn)手里果然拿著一珠青茸茸的蒿草,于是趕緊把觀音托夢贈蒿的事告訴鄉(xiāng)親,大家聽后忙去地里采摘青蒿,磨面做粑粑吃。說也奇怪,凡是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(jié)。這個消息很快傳開,每到三月初三,姑娘媳婦就成群結隊去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巴魂。直到現(xiàn)在,這種古老的習俗仍在霍山一帶民間盛行。當然,隨著科技文化知識的傳播,今天做蒿子粑粑已不是以往的“敬神消災”,而是作為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美味食品。
制作方法
主料:糯米粉
輔料:臘肉、蔥
調料:食鹽
做法
1、糯米淘洗后晾干。
2、將糯米磨成米粉。
3、把臘肉及香蔥一起炒成臘肉餡。
4、篙子洗干凈后剁碎煮熟。
5、將篙子和米粉揉在一起,要點力氣的。
6、做好后準備上蒸籠的粑粑。
7、蒸熟了的粑粑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容,本文舒城蒿子粑粑關鍵詞為“舒城蒿子粑粑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(xiàn)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(lián)系我們